762、杏花开了燕飞忙,正是好春光。偏是好春光,者几日、风凄雨凉。杨枝飘泊,桃根娇小,独自个思量。太常引·客中闻歌【清】项鸿祚
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6:09    点击次数:79

图片

图片

杏花开了燕飞忙,正是好春光。

偏是好春光,

者几日、风凄雨凉。

杨枝飘泊,桃根娇小,独自个思量。

刚待不思量,

吹一片、箫声过墙。

【清】项鸿祚《太常引·客中闻歌》

赏析

“杏花开了燕飞忙,正是好春光。偏是好春光,者几日、风凄雨凉。”词的开篇描绘了一幅杏花盛开、燕子纷飞的春日盛景,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。然而,紧接着一个“偏”字,却陡然转折,将美好的春光与凄风冷雨相对比,营造出一种反差。这种反差不仅仅是对天气变化的描述,更是作者内心情绪的一种投射,暗示着生活中的无常和不如意。

“杨枝飘泊,桃根娇小,独自个思量。刚待不思量,吹一片、箫声过墙。”在这几句中,“杨枝飘泊”和“桃根娇小”可能是借指作者自身的漂泊不定和心中牵挂之人的柔弱。他独自思量着这些,想要停止思考,却又被墙外传来的箫声所触动。箫声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声音,更是一种情感的触发点,勾起了作者无尽的思绪和愁绪。

从整体来看,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而又无奈的。作者身处异乡,在美好的春光中却感受到了孤独和凄凉,这种矛盾的情感交织,使得词作更具感染力。

在艺术手法上,项鸿祚巧妙地运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。开篇的春光美景与后面的风雨凄凉形成鲜明对比,增强了情感的落差。同时,通过对杨枝、桃根等具体形象的描绘,赋予了抽象的情感以具体的依托,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。

在语言方面,词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。“偏是好春光”中的“偏”字,“刚待不思量”中的“刚待”,这些词语看似简单,却精准地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纠结和挣扎。而且,整首词的韵律和谐,读起来朗朗上口,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。

从主题深度来看,这首词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,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在漂泊生活中的迷茫和对安定的渴望。客居他乡的孤独、对过去的回忆、对未来的不确定,都在这首词中得到了体现。

此外,“客中闻歌”这一情境的设置,为词作增添了一种偶然和意外的元素。箫声的突然出现,打破了作者内心的平静,也让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然和真实。

回顾历史文化背景,清朝时期社会动荡,文人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。项鸿祚的这首词,正是这种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,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心态和情感困境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